Facebook是一個牆中的花園?

網際網路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在Scientific American的一篇文章”Long Live the Web: A Call for Continued Open Standards and Neutrality“說: Once you enter your data into one of these services, you cannot easily use them on another site. Each site is a silo, walled off from the others. 你在一些網站輸入了你的資料,但是你無法方便的在其他網站使用這些資料,這些站是一個個被圍籬阻隔的 … Tim Berners-Lee所指的就是Facebook、Linkedin、Friendster等社交網站,這些站為何會被Tim Berners-Lee點名是”牆中的花園”呢?

Tim Berners-Lee這篇文章很長,ReadWriteWeb有一篇”Tim Berners-Lee Calls Facebook a Walled Garden – Is That Fair?“評論,可以幫助你省點時間。

Tim Berners-Lee的原文主要是提醒大家Web應該是怎樣的樣子,許多現狀都正在把Web的原意摧毀。他認為的Web跟國父孫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很類似,而非標準化的使用正在切割網路,假藉各種理由的監督正在剝奪人們的權利。

Tim Berners-Lee更提醒大家,雖然Web被發明了,但是它還沒完成,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完全看我們要它變成什麼樣子。幾個根本原則是我們應該遵循的,才能保證它會更有價值。這些根本原則就是有用處的以及成長,必須無論使用什麼平台都可以使用,必須無論我們想分享什麼都可以分享,必須任何人包括身障者都可以方便使用。

總之Tim Berners-Lee的想法是,我們必須毫無本位主義的讓Web無所受限的成長為一個大家的公共財。而他所指的Facebook等網路卻沒有如此做,雖然有Open Graph API,但是它不是一個標準,Facebook任何時間都可能讓它與外界中斷,它不是Open Source,並且所有Facebook內的訊息大都沒有一個真正的URI (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也就是Facebook內的訊息並沒有獨立的連接點,我們無法用一個網址來連接某月某日所寫的某個訊息。

所以封閉、非開源、沒有URI,就是Tim Berners-Lee對於Facebook的看法,而認為它是「牆中的花園」,雖然漂亮但是卻把美麗的花關在圍牆內。

公不公平呢? 確實是這樣的,Facebook許多用法都是關起門來搞,雖然有對外的界接,但都是要跟著它的腳步,它根本不太管外界的標準,反正大家跟著Facebook的標準就是了。當然這樣可以保障Facebook的地位,但是卻對於整個網路發展被Facebook所限縮 … Facebook沒有提供的就是沒有,Facebook所提供的就是標準,就算其他的標準是更好的也沒有用。

最近Facebook對於Gmail的小動作就可以瞭解Tim Berners-Lee的意思,當你可以主導一切而無法監督時,abuse (誤用)就會發生。當外界沒有Graph API,就完全與Facebook的資料斷線,你的資料只屬於Facebook,當你被停權,你的所有資料也不是你的。

當然最不開放的Apple也被點名,你只能在Apple的iTune內使用”itunes:”這個協定,凡是必須使用特定設備才能使用某些資料,都在阻礙Web的發展,當然除非這些規格已經標準化。

另外的原則Tim Berners-Lee認為是: separation,把Web跟Internet分開,也就是layer的觀念,Web只是把Internet當載具,把Web歸Web,Internet歸Internet,才能讓兩者不會影響,如同冰箱雖然用電,但是不必因為電的來源而影響冰箱的功能設計,同樣的只要是TCP/IP都能夠運作Web,就算Internet使用其他媒介傳輸,都不會影響Web的標準。

Net neutrality (網路中立性)也是本文的重點,也就是任何人使用網路資源都應該受到無差別待遇的保障,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是否為競爭對手,如果你花錢購買300Mbps的頻寬,你就應該受到享有這個頻寬品質的保障,住在鄉下的人花同樣錢買到的300Mbps的頻寬,也應該同樣的品質。

這個網路中立性在台灣應該還只是個屁,台灣才這麼大,全台灣花同樣的錢,保證所得到的品質是不一樣的。

再來談到No Snooping (不得窺探),政府不得監視人民的網路使用記錄,企業不得監視員工的網路使用記錄 … 網路業者也不得監視用戶的個別使用記錄。不過這個對於所謂國家安全或是恐怖行為來說,實在只能當成最終桃花源的理想。

最後說到”The goal of the Web is to serve humanity. We build it now so that those who come to it later will be able to create things that we cannot ourselves imagine.” Web是為了服務人類,我們現在建立它,希望後進者能夠創造出我們無法想像的未來。

Tim Berners-Lee對於Web主張的「民有、民治、民享」是希望在一個健全的規範下,在開放的標準下毫無限制、無憂慮、無差異的使用,讓人類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盡情發展。

現在網路的兩大龍頭Google與Facebook,似乎Google還在上述的規範內,而Facebook則被Tim Berners-Lee點名批判,是否Facebook會聽進去這些建言呢? 如果真的採用標準化後,會影響Facebook的競爭力嗎? 如果Facebook與Apple繼續封閉,是否能夠永續維持不墜呢? 我們就等著看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