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Facebook行銷: 為何粉絲要跟隨品牌? 提過,網路的種種特性讓忠誠度越來越淡薄,讓品牌有更寬廣的媒介的同時,也更加需要注意如何提升忠誠度。但是在許多網路行銷的網站上卻經常看到透過非志願性粉絲的衝量,或是乾脆進行假粉絲的營造,這樣的網路行銷似乎只是表像的熱鬧而無真正忠誠度的經營。
我們來看看兩個現象,一個是Digg瀏覽數陡降,一個是Facebook流量在美國超越Google。
Digg創於2004年12月5日,曾經是許多人慣用的網路書籤服務及閱讀文章的來源,但是自從近期改版後,其流量竟然突然降低 ( 如下圖 )。
Facebook創於2004年2月4日,目前網路流量規模已經是坐二望一,並且時常有超越Google的報導。
2010年3月6-7日,Facebook的普及率再度超過Google。2009年和2010年的普及率,Google到訪者增長9%,而Facebook到訪者增長185%。2010年8月,美國人花了4100萬分鐘停留在Facebook上,而Google只有4000萬分鐘(包含youtube)。
Digg到底做錯了什麼? 相對的Facebook做對了什麼?
Digg進行了全面的改版,讓原本大家都已經習慣的介面全部推翻,而Facebook則是不斷的小幅調整,幾乎每個月都有更新,但是如果沒特別注意,大多不會發現。
Digg的本質並沒有變化,但是使用者不喜歡她的新介面而流量陡降,未來Facebook會不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如果當有一天,你在你的Facebook塗鴉牆看到的是一堆無聊人士的行銷內容,一堆你都不太熟的假朋友的吃喝拉撒睡的雞毛蒜皮訊息,你會不會發瘋呢? 如果再碰到Facebook的一些錯誤策略,連鎖反應下會是如何?
自動引用通知: 網路行銷活動中Facebook粉絲有多少價值? « 網路誌::數位‧網路‧社群::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網站
自動引用通知: Google為何想要買Groupon? « 搜尋引擎 « 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SEO:SEM
Digg進行了全面的改版 非常嚴重的錯誤 沒有考慮到用戶的感受
網路行銷面對的是低忠誠度的考驗 ,網絡信息發達,客戶選擇多了。
「顧客忠誠度如果不算已經死了,至少也在下滑中。」行銷顧問布魯(Robert Bloom)如是說。
長期擔任知名品牌行銷顧問的布魯,在接受今年四月號成功雜誌(Success)專訪時指出,在八○年代,五分之四的車主買車都買同一個品牌;然而到了二○○九年,情況正好相反,只有五分之一的車主還會這樣做。
身處顧客缺乏忠誠度的年代,布魯建議公司不求顧客忠誠度,但求顧客偏愛度。他分析,現今的科技給予消費者大量資訊。擁有了資訊,也就擁有了權力。消費者已經變了。
以前,想買車的人要到經銷商處拿車子簡介,消費者被迫依賴經銷商獲得產品資訊。現在,想買車的人,能夠從多元管道蒐集到豐富的資訊。當他們走進店門時,早已做好功課,心裡有底,大概要買哪輛車。消費者並不需要店員幫他介紹基本的產品功能,所以店員不要劈頭就忙著賣東西,反而要從傾聽開始,了解消費者需要什麼服務。
以前,想買某個產品的人,除非願意千里迢迢到別的地方買,否則只能從住家附近商店所賣的選擇中挑選。現在,選擇無限制。如果公司沒有消費者想要的產品,他們可以輕易地從其他公司或管道(例如網購)買到。
消費者握有更多權力,購買過程已經轉由他們主導。這個權力的移轉,是造成品牌忠誠度消逝的原因。對消費者而言,保持對某個品牌的忠誠度,並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聰明的消費者要找的是,最好的價格所能買到的最好產品。因此,品牌忠誠度幾乎已經成為過去式。
布魯表示,現在公司能做的,不是挽回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而是創造顧客對品牌的偏愛度。也就是,顧客雖然不是非買公司的產品不可,但是在跟其他三、四個對手品牌擺在一起時,顧客會偏好挑選公司的產品。
要如何才能創造品牌偏愛度呢?他舉例,他位於紐約的住家附近新開了一家咖啡店,咖啡非常好喝(好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是讓顧客上門的最基本要求),買一杯咖啡,店家會附贈一小條包裝精美的蛋糕。後來很多顧客是因為多了那條小蛋糕,才選擇喝那一家店的咖啡。
多了一個讓顧客記得要回來的方法,就是成功創造了品牌偏愛度。友善的店員或乾淨的廁所,都可以是顧客偏好公司的原因。這個原因不需要是獨一無二的特別,只要不是大家都在做的就可以,然後找出辦法,讓公司的核心顧客知道這件事情。
布魯總結,想像所有對手都站在一張大桌子上,公司要自己站在旁邊的一張小桌子上,然後大聲告訴核心顧客:「來跟我買,因為我有一個他們沒有提供的東西。」
文章來源:http://www.emba.com.tw/
自動引用通知: Facebook行銷持續發燒,Myspace而今安在? « 網路誌::數位‧網路‧社群::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