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機為何會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停止服務?

2010/8/11起將無法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使用黑莓機的網路服務了,被暫停的服務包括行動簡訊、電子郵件、網路瀏覽。黑莓機為何會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停止服務? 據說是因為個人隱私超出了國家安全的界線,也就是太過保障個人隱私,有時候也是一個罪惡 …


這篇文章”United Arab Emirates to suspend BlackBerry service“說到,會停止黑苺機的行動簡訊、電子郵件、網路瀏覽網路服務,直到安全問題符合國家需求。

由於黑苺機的網路服務是由外國公司主導,因此所有黑苺機的網路服務資料都直接傳往境外,當使用者使用該服務時,可以避開一些法律責任,這個會引起法律上、社會上、及國家安全問題。

因此黑苺機的網路服務將由8/11停止,並且將商議如何提出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

其實這個問題存在已久,到底通訊公司應該保障客戶隱私,還是應該讓各國政府監看訊息以追蹤犯罪呢? 這個是兩難的問題,例如,Google也曾經因為中國的資料過濾而一度退出中國市場,雖然最後 Google還是乖乖配合,但是總是無法適應對方的邏輯。而在台灣,也常常因為網路電話的隱私保護,而無法追蹤犯罪。

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孰輕孰重? 我們常常看到美國的電影中的壞人,藉由國家安全之名而行侵犯他人的個人隱私去謀求自己的利益,當美國對待其他國家時,他的國家安全是高於他國人民的個人隱私,當美國人民在他國受到隱私侵犯時,美國人民的隱私是高於他國的國家安全。

這篇”For E-Data, Tug Grows Over Privacy vs. Security“也提到,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堅持要能夠監看電子信息以追踪罪犯或發現恐怖陰謀。黑苺機的製造公司RIM (Research In Motion)到底是否會屈服這些要求呢?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是最不重視個人隱私的,但在某種程度又是捨國家安全而來保障個人隱私的,其間的拿捏是完全沒有邏輯章法的,完全看操作議題者的功力。

例如,我們法律不能太干涉某些人的財產來源,因為涉及個人隱私,但是在某些場合卻完全沒有隱私概念,例如當你去看病時,大多都可以看到問診時旁邊會有許多陌生的旁聽者 …

RIM現在面對的問題,其實跟Google面對中國的問題很類似,只是一個前提是追蹤犯罪,而另一個是箝制資訊,但是中間的差別也只是自由心證罷了。

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的平衡點到底應該在哪裡? 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難解,也許永遠都沒有答案,完全看哪一邊的勢力比較強大了。

在〈黑莓機為何會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停止服務?〉中有 1 則留言

  1. 黑莓機難監控 印度揚言禁傳訊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3/19/2b0s7.html

    (法新社新德里12日電) 印度今天表示,除非黑莓機(BlackBerry)的加拿大製造商在月底前允許治安機關加強監控其服務,印度將禁止黑莓機的加密企業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服務。

    印度內政部已通告國內的行動電話業者,若是加拿大的行動研究公司(Research in Motion)不接受政府的要求,業者將須停止黑莓機的企業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服務。

    內政部發布的聲明說,該公司「若在2010年8月31日前未能提出技術解決方案,政府將檢討立場,採取行動攔截」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服務。

    印度的叛亂活動猖獗,由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Kashmir)以至偏遠的東北地區,當局深恐激進份子可能利用黑莓機這些嚴格加密的傳訊服務。

    2008年伊斯蘭激進份子在大城孟買發動攻擊,造成166人喪生,就是使用手機和衛星電話協調行動。

    依據印度法律,提供黑莓機各項服務的手機業者負有責任,要確保治安機關能監控透過它們網路提供的所有服務。

    內政部表示,黑莓機上網和語音通話服務已經接受治安機關監控,但這還不夠。治安官員一直抱怨,行動研究公司營運的加密即時傳訊系統不讓他們監控內容。(譯者:中央社林治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