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行銷被廣義定義為: 使用行動媒介來進行行銷的活動,這個行動媒介可能是行動電話、無線網路等可以移動的設備。 在2009年十一月,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MMA)又重新定義行動行銷 (Mobile Marketing)為: Mobile Marketing is a set of practices that enables organizations to communicate and engage with their audience in an interactive and relevant manner through any mobile device or network. 行動行銷是一個讓企業或組織與他的目標群眾以行動設備或網路進行互動的實踐。
所以行動行銷就是網路行銷的延伸,藉由人們日益需求行動通訊,而讓行銷的活動延伸到人們下線(off-line)生活中,這裡所謂的下線是指沒有以桌上電腦連上網際網路。但是,其實只要隨身攜帶行動設備,其實已經沒有下線的意義,因為隨時都可能因為需要而重新上線。
這也就是我們在2002年所提的”當感覺不到網路的存在時,網路的商機才剛要開始“,當感覺不到網路的存在、虛實難辨時,網路的商機才真正要展開,其規模才真正可觀。
這篇”Mobile Marketing In The Near Future“提到,行動設備在近三年來發展快速,行動硬體加上行動應用軟體,讓消費者發現行動通訊的樂趣與價值。並且行動行銷的市場出現在四個領域,SMS簡訊、行動網站、行動應用軟體、行動廣告,這四個領域也就是目前的行動行銷的重點。
在美國去年底(12/2009),約有91%的行動用戶,根據資策會的2009年第四季我國行動上網觀測,台灣手機的普及率達116.6%。
雖然市場大並且想像力驚人,但是根據這篇報導”行動行銷者 最想量化投資報酬率“,行動行銷(Mobile Marketing)最主要的阻礙是難以開發商業行銷活動,其次則是投資報酬率(ROI)難以衡量、以及在行銷策藍圖中略缺乏行動要素。
簡言之就是,雖然知道很重要,但是不知道該怎麼作,就算做了也不知道是否有效。
行動行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最有效果的大概就是行動搜尋了,如果再搭配上GPS+LBS (Location-based System),使用者使用行動搜尋時,系統會根據使用者的所在地點給予最適當的資料,例如使用者正在某個陌生地點,透過行動搜尋就可以找到停車位、餐廳、百貨商店、或各式消費場所,如果再透過行動搜尋傳遞給消費者折扣數位條碼,那麼「不知道該怎麼作,就算做了也不知道是否有效」的疑慮也許就會逐漸消失。
不管如何,2010年絕對是個行動行銷元年,也就是大家都開始起跑(當然有些企業可能準備很久了),如果企業還在觀望的話,可能會慢慢的消失競爭力。
後記:
Google在行動搜尋上提供歷史記錄(History),也就是希望在輸入較不方便的情況下,他們所提供的搜尋結果可以一再的被網友使用 (如下圖)。
comScore:歐美日手機使用行為大不同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3815
研究顯示,日本的行動用戶是三大市場中最常使用網路服務與最愛使用電子郵件的,歐洲用戶使用文字簡訊的比例最高,美國人比歐洲及日本人都愛用即時傳訊服務。
comScore本周四(10/7)發表一研究報告,比較今年6月日本、美國及歐洲消費者的手機使用行為,以及各市場最受歡迎的行動社交網站,顯示不同市場的使用行為亦大不相同。
研究顯示,日本的行動用戶是三大市場中最常使用網路服務的,有75%的日本用戶使用網路瀏覽、存取應用程式及下載內容等。但美國及歐洲分別只有43.7%及38.5%。也因此,日本行動用戶使用瀏覽器及應用程式的比例亦高於美國及歐洲市場。
不同的還有各市場經常使用的傳訊工具。例如歐洲用戶使用文字簡訊的比例最高,佔81.7%,美國及日本用戶分別只有66.8%與40.1%使用文字簡訊;美國用戶使用即時傳訊服務的比例最高,佔17.2%,歐洲為12.6%,日本則只有3.3%;日本用戶則是三大市場中使用電子郵件功能比例最高的,佔54%,美國及歐洲分別佔27.9%與18.8%。
comScore行動副總裁Mark Donovan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內容的增多,全球的行動媒體使用皆持續增加,觀察不同市場的表現,發現不論是在行動媒體使用、品牌的接納度及使用者行為的差異愈來愈明顯;由於行動裝置功能、作業系統及存取內容的方式不同,而使得行動裝置在網路的使用者比個人電腦差異還大。
受到各市場行動用戶歡迎的社交品牌亦有所差異,只有Twitter同為三大市場最受歡迎的社交服務之一。日本前四大行動社交品牌依序是Mixi、Gree、Twitter及Mobage Town,除了Twitter源自於美國外,其他三者皆為日本當地品牌。美國則是Facebook、MySpace、YouTube與Twitter。MySpace並未受到歐洲用戶青睞,歐洲前四大行動社交品牌為Facebook、YouTube、MSN/Windows Live/Bing及Twitter。
Donovan認為,對於想要在不同市場生存的品牌而言,了解各市場的使用動態是造就全球行動市場成功策略的必要條件。(編譯/陳曉莉)
您好,我們公司目前針對智慧型手機開發了一套免費手機網站製作平台( mobibizs行動商機王 ),簡單三個步驟就可以在線上快速完成手機網站的建置。
Mobibizs在設計上很直觀,只要會使用部落格的人都可以簡單使用mobibizs來建立手機網站。建立完成的網頁可以直接使用我們提供的網址,也可以將原始碼埋在原官網中,當用戶使用行動裝置瀏覽該網頁時,即會偵測並轉換為手機網站。
這個版本目前都是免費的,歡迎使用!
如果使用後有什麼建議也歡迎利用聯絡我們頁面將您寶貴的意見提供給我們。
謝謝
Mobibizs行動商機王
自動引用通知: APP就是網路的未來?Web即將消失? « 網路誌::數位‧網路‧社群::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