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最近的Open Graph引起的隱私問題,讓許多人很不滿意,這個網站QuitFacebookDay.com (如上圖)則是呼籲大家在5/31集體退出Facebook …
到底Open Graph是如何讓使用者不安心的呢? 根據MMdays的觀察是說: 國外已經發現這個讚按鈕有漏洞。每個按鈕按下去所推薦的網頁,跟你當下看到的網頁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你在笑話網站上看到的讚按鈕,按下去可能變成推薦某家銀行信貸。這不但會廣播給你所有朋友知道,而且這個推薦關係會永久被 Facebook記憶下來。這立刻變成廣告信業者的福音。在 Facebook還沒有修這個漏洞的之前,勸大家真的不要亂點。
也就是當這個Like(讚)的漏洞發生時,我所推薦的文章可能會變成是另外一篇文章。
第二個讓人詬病的是,為何我推薦的文章也要讓他人知道,因為畢竟在Facebook上大多是使用真實身份,不像其他的網路書籤使用沒有曝曬身份問題的假身份 …
第三個問題是,Open Graph把Facebook的功能推展到各個使用plugin/API的網站,我怎麼知道是否如Facebook所說的個資不會外洩?
當然使用者的疑慮是有道理的,但是Facebook的Open Graph其實也是勢之所趨,如何在網路的趨勢下消除不必要的疑慮,是Facebook需要克服的問題。
2010/5/31在QuitFacebookDay.com的推波下,會不會真的出現Facebook出走潮呢?
嫌Facebook不夠隱私 4個小工具搞定
有些網路用戶可能會覺得,Facebook不會讓任何事情阻擋他們稱霸網路世界的決心,就算是犧牲用戶的隱私也在所不惜。
許多Facebook用戶都知道,Facebook近日升級了他們隱私設定。但是許多用戶可能會覺得這份Facebook的隱私設定指南,比百科全書還要深奧,所以許多用戶直接砍掉了他們的Facebook帳戶。
但是,CNN報導找出了四個獨立程式,比Facebook本身的隱私設定指南容易上手的多:
ReclaimPrivacy:最近推出一個工具,可以掃描你的Facebook頁面的隱私設置,以提醒用戶他們的隱私設置是否默認為公開。本程式提供免費下載。
http://mashable.com/2010/05/17/reclaim-privacy/
SaveFace:免費安裝,自動設置用戶的隱私設定為「僅向朋友開放」──包括聯絡訊息、搜索設置、朋友、標籤、連結、個人資料等。
http://www3.untangle.com/saveface
TinEye:不只對Facebook隱私有疑慮的朋友可以使用。只需上傳一張圖片,讓 TineEye搜索網頁,看看此圖片是否已在別處使用。使用者可以用它看看張貼在Facebook上的圖像是否已經在網路上四處流傳了。
http://www.tineye.com/
OpenBook:這不是一個幫助你管理Facebook的隱私設定的網站,但它可能會嚇到你,如果你想保有一些秘密的話。該網站可以讓你輕鬆搜尋Facebook上的公開留言。你可以分男女來搜尋和秀出你要找的特殊內容。甚至是一些小秘密、特殊癖好、隱疾或公司業務狀況……等。
http://youropenbook.org
「臉書」老闆冷酷、性癡 搬上好萊塢
現年廿六歲的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原本只是個科技宅男,因為創辦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讓他成為最年輕億萬富翁,但是非隨之而來,連好萊塢也湊熱鬧,將他的故事拍成電影,片中則將他描述成冷酷無情、背叛朋友的性癡。
電影片名《社群網站》(The Social Network),是部黑色喜劇,由《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中譯本書名《Facebook: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秘辛》)改編,耗資四千萬美元拍攝,預定今年十月上片,但劇情已經外洩。
本片一開始把時間拉回二○○四年二月四日,才十九歲的哈佛大學生祖克伯在酒吧被女友愛瑞卡甩了,愛瑞卡告訴他說:「你一定以為女孩子不喜歡你,是因為你是個科技宅男,其實是因為你是個大混蛋。」
被甩的祖克伯回到宿舍,帶著醉意寫下一個可以把哈佛女生當成動物評等的程式,並架設網站「Thefacebook」,頓時吸引學生點閱,導致哈佛網路當機。之後祖克伯退學搬到加州矽谷,和盜錄音樂網站Napster的共同創辦人帕克一起創辦「臉書」。
「臉書」創辦初期係由雙胞胎划船好手卡麥隆與泰勒.溫可沃斯兄弟出資贊助,等「臉書」站穩腳步之後,祖克伯又把溫可沃斯兄弟一腳踢開,雙方為此對簿公堂,結果法官裁決溫可沃斯兄弟獲得六千五百萬美元賠償。
據電影《社群網站》描述,祖克伯對性有不安全感,導致他成功以後私生活淫亂,在酒吧和女生發生關係,帕克則負責公司營運,但最後贏家還是祖克伯:帕克以二億美元賣掉他的「臉書」股份,祖克伯如今身價約四十億美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19/4/25wnv.html
臉書將簡化隱私設定 盼平息眾怒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23/19/265fa.html
(法新社舊金山22日電) 熱門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今天表示,計劃簡化隱私控制設定,以平息批評聲浪。
臉書發言人諾伊茲(Andrew Noyes)回應法新社詢問時說:「過去幾個星期,我們都在傾聽會員的想法,並諮詢加州、華府和全球專家的意見。」
「我們收到的訊息十分清楚。會員很欣賞精確且全面的控制設定,不過希望用起來簡單且方便。」
臉書聲稱,會員喜歡他們推出的新程式,不過希望有更簡單的方法能隱藏個人資料,不要顯示在第3方應用程式或網站上。臉書的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加州。
諾伊茲說:「我們正在蒐集各方意見,並將這些意見融入新的方案中,希望很快就能宣佈成果。」(譯者:中央社張稚昀)
Sophos:6成用戶因隱私問題想放棄Facebook
http://news.pchome.com.tw/science/ithome/20100525/index-12747455981607952005.html
除了調查結果反應出Facebook用戶的不安外,Sophos亦發現「如何刪除Facebook帳號」已成為熱門的Google搜尋趨勢。
英國資安業者Sophos於今年5月進行一項網路投票,詢問Facebook用戶是否會因隱私問題而考慮放棄使用該服務,其中表示不會或不可能的只有24%,表示大多數的用戶都在意潛藏於Facebook上的隱私問題。
根據該調查,有16%的用戶已放棄使用Facebook,有30%表示非常可能放棄,有30%表示有可能;表示不會的只有12%,應該不會的亦只佔12%。
Sophos認為,這是因為Facebook近來改變了其隱私政策,允許第三方業者分享Facebook上的用戶資訊,雖然市場已有傳言指出Facebook近日將會再度更新其政策,但目前尚無法判斷新政策能否弭平使用者的疑慮。
Sophos建議,Facebook應該採用讓使用者主動申請的opt-in模式來允許資訊分享,而非讓使用者選擇退出的opt-out。除了該調查結果反應出Facebook用戶的不安外,Sophos亦發現「如何刪除Facebook帳號」已成為熱門的Google搜尋趨勢,同時也有用戶展開「Quit Facebook Day」等活動來抵制Facebook的隱私政策。
Sophos調查了一千多名正使用或曾使用Facebook的用戶,但強調該投票調查並不精確,僅用來提供資訊。
Facebook保護用戶隱私不力狀況連連,英國網安業Sophos調查發現,60﹪的Facebook用戶因隱私疑慮考慮放棄使用;而已有愈來愈多使用者想知道如何徹底跟Facebook說拜拜,網路上也有人發起5月31日為「Quit Facebook Day(離開臉書日)」,呼籲在這一天放棄Facebook。
Sopho針對1588名Facebook用戶進行調查,詢問的問題是,「你認為你會因為隱私疑慮而退出Facebook 嗎?」回覆者中有16% 回答已經退出,30%答非常可能,30%答可能;表示不會和不可能退出facebook的用戶各佔12%。
有報導說,Facebook 不久前因為改變使用者訊息分享規則,推出的個人化功能讓用戶能直接從Facebook連結各大媒體及其他第三方合作網站,但卻也同時將用戶個資一併分享到第三方網站,遭到猛烈批評。Sophos 指出,Facebook用戶主要擔憂的正是網站透過複雜及選擇退出 (opt-out) 的方式,將隱私資訊分享到其他網絡,對於Facebook一連串牟利的類似企圖「受夠了」。
Sophos技術顧問Graham Cluley表示,Facebook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對隱私的態度,將用戶需求放在首位,「用戶不喜歡被騙的感覺」。Facebook官方不得不發表公開聲明,聲稱過去數周內,公司仔細傾聽了全球各地用戶和專家的意見,決定將用戶個人隱私設定簡易化,可望最快在本周推出新的隱私設定。
不過,考慮放棄和真正刪除Facebook帳號是兩回事,現在有愈來愈多的Facebook使用者想知道如何離開Facebook,據報導,在Google Search上輸入「如何離開Facebook」時,可得到1690萬筆搜尋結果,而輸入「如何刪除Facebook帳號」時,也可找到1590萬筆。
目前Facebook提供使用者兩個選擇:關閉或刪除,關閉的意思是把帳號無限期凍結,不會出現在粉絲頁,標籤、個人近況更新會被拿掉,朋友名單停用,但Facebook仍保留帳號原有完整資料,官方說法是,使用者可能有天會想回來。
想徹底分手的人,可以到Help Center中搜尋「刪除帳號」動手,但Facebook官方則說,為防止使用者一時衝動或誤刪,Facebook會等14天才動作,而「有些資料仍會因技術理由而會被保留。」
Facebook遭質疑洩漏用戶隱私是屢見不鮮,三年前為推廣網上廣告業務,因為加入電腦程式追蹤用戶活動被告上美國法院;Facebook還曾在未知會用戶的情況下,擅自更改網站的使用條款,用戶上傳資料即使刪除,官方卻聲稱仍有完全使用權。
此外,Facebook用戶資料容易被駭客盜取轉售圖利,去年底Facebook更新版面及隱私設定,但用戶資料都預設為公開;今年年初,網站進行升級時,用戶的電郵地址外洩;最近又被發現用戶之間的即時聊天對話、信息內容以及待處理的好友申請等資料都考讓第三人看到,引發用戶極度不滿。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24/17/267cq.html
Facebook 上演分享與隱私的矛盾人際關係
http://news.pchome.com.tw/science/gamebase/20100526/index-12748545841171661005.html
「在地球上,人與人之間產生聯繫只需要六個人。」在 1960 年代就有兩個學者透過小規模的連鎖信實驗,試圖去證實這樣的想法,但是因為當時的科技有限,採樣數量不足而不夠全面;一直到 2006 年,MSN 透過 1億 8000 萬人之間的300億筆的訊息交叉比對後宣布,這個理論是成立的,平均只需要透過 6.6 個人,我們就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扣上關係。
在地球上,人與人之間產生聯繫只需要六個人。
Facebook 快速連結人們 改變了人際關係
但是,facebook 出現了,有五億的用戶的 Facebook 出現了。雖然不能確定僅需透過六個人的理論,人數是不是可以略為減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更快速的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是經常在新加入的粉絲團中,看見有共同的朋友早已加入?或者是在新加入的國小同學中赫然發現大學同學的身影?facebook 的確是很快速的連結起了人與人的關係,可以透過 Facebook 平台發佈訊息、發起活動以及分享照片給好友們,不管他們彼此之間認識與否,都可以透過你而有所關聯。因為這樣方便以及容易分享的關係,Facebook 讓人為之瘋狂,用戶一直在增加。
60% 的用戶因為隱私權的關係想離開 facebook
但是近來因為隱私權的爭議,想要離開 Facebook 得越來越多了,根據 SOPHOS 所作的調查,有 60% 的使用者因為隱私權的關係打算離開 Facebook,有 16% 的人已經離開,僅有 24% 的人還在使用 Facebook,由於數據採樣有效問券只有 1588 人,相較於facebook 的 5 意的用戶,這豈止只是九牛一毛可以形容?但是,這樣的數據又何嘗不是一種參考。但是在 google 上搜索"quit facebook"(離開臉書)則有 1900 萬筆以上,"delete facebook account”(刪除臉書檔案)更是高達 1 億筆以上,恐怕這就不能等閒視之了。
隱私強化更重於分享的便利
便於分享就如同一把雙面刃,在自己許可的範圍內,這是一個拓展人際關係的利器;但是相對的,Facebook 咨意使用而失控,又何嘗不是會傷害到隱私權的利刃。隱私權的爭議一直都跟 facebook 形影不離,沒有人會希望自己在使用 facebook 的時候,還要提心吊膽的顧慮自己的電話或者是信箱是否已經外洩、對話紀錄是否外流,用戶想要的是可以安心分享自己要分享的,保密自己想保密的。隱私權就像空氣一樣,有的時候沒感覺,失去了之後才知道事態嚴重。現在 facebook 的執行長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打破近日來被攻擊的沉默,承諾在近期將會針對隱私權的部分作加強,並且會在設定上更為簡單,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Facebook:隱私設定良好 是使用者不會使用
http://news.pchome.com.tw/science/gamebase/20100527/index-12749349758220661005.html
最近 Facebook 的隱私權風波,在官方發出「近期改善」的聲明後,緊繃的關係尚未看到舒緩,Facebook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又發了篇公開信,講的就是官方所公開承諾的─更簡單的隱私設定。
目前仍嫌龐雜的隱私設定
更簡單的隱私設定將是改善重點
文中提到,Facebook 的初衷,是希望人們可以跟朋友保持聯繫以及分享彼此的點點滴滴,藉由分享的過程,人跟人之間的連結性會越強而且越開放。最初始的版本幾乎什麼都沒有,甚至陽春到連近況都沒有,更不用說照片分享,以及應用程式的信息發佈。但隨著使用者從最開始的那一小撮大學生,到現在擴充為全世界五億的用戶,Facebook 的功能也一直都在增加,在這過程中 Facebook 一樣在乎隱私的部分。但是因為使用者所需要的隱私範圍都有所不同,目前的隱私設定仍然不是那麼易於操作,這將會是接下來改善的重點。
接下來即將改變的設定
目前有三個改變的重點:首先是將簡化設定個人訊息發佈時可閱讀的對象。區別為所有的對象、朋友的朋友以及僅限自己朋友三種。接著是可以設定個人檔案隱私範圍,這關係著個人檔案的開放程度,通通鎖死的話,別人就找不到你的帳號了(換句話說,也嚐不到多年好友相認的驚喜了)。以及應用程式的訊息顯示變更,不會被其他人的遊戲動態洗塗鴉牆。其實這幾個都是現在已經具備的功能,但是在操作上並不是那麼的淺顯易懂、容易使用(就像是之前發佈的活動邀約增加簡單版本的設定一樣)。所以接下來的重頭戲將是改變設定的方式,讓功能更人性化的方便使用。
隱私設定良好 是使用者不會使用?
就這樣看來,官方認為 Facebook 隱私問題是程序不夠簡單的關係,而不是隱私設定不夠完善,只要推出更簡單的設定,就可以改善這樣的狀況。所以言下之意豈不是「我們早就已經把功能完善的隱私設定都放在那了,是你們自己不會使用。」;而目前這看似重視隱私的作法,跟之前馬克.祖克伯在受訪時曾說過:「我曉得大家不需要隱私」這點來比較,根本是完完全全自相矛盾的言論。再者,問題的本質是在於 Facebook 將用戶資訊轉向其他網站,將用戶透漏給其他公司之間,而不單是在 Facebook 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分享,光就用戶隱私設定界面來討論,毫無疑問的是一種避重就輕的說法罷了。
流量統計 臉書打敗雅虎奪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29/19/26ir2.html
(法新社舊金山28日電) 谷歌(Google)今天公布網站流量數據顯示,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儘管因隱私設定問題飽受批評,但仍在線上訪客數中拔得頭籌。
根據谷歌廣告管理工具Ad Planner的全球數據資料,Facebook.com每個月有5億4000萬人造訪,略高於網路人口的35%。這些資料是透過谷歌最近收購的網路追蹤公司Double Click蒐集而來。
根據谷歌,Facebook.com每月瀏覽頁數達約5700億頁,較亞軍Yahoo.com多8倍以上。Yahoo.com每月訪客則有4億9000萬。
這個數據證明臉書所言不假。臉書表示,儘管政界人士、消費者團體和隱私提倡人士大肆批評臉書、要求他們加強網站的個人資料安全防護,不過這並不會讓民眾放棄使用臉書。
截至今天,只有2萬3515人在「大家戒臉書」網站上連署,連署者必須「承諾」在5月31日取消自己的臉書帳號,以作為大規模抗議的行動之一。
與臉書超過4億的會員比起來,這個數字僅區區佔了不到0.006%。(譯者:中央社張稚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