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更多流量幾乎是很多網路行銷的第一要務,如果沒有替網站導入更多流量,表示這個網路行銷專案是失敗的。但是很多企業卻都沒有想到,他們的網站是否能夠將吸引進來的人潮變成錢潮 …
原則上,網路行銷專案應該要替網站導入更多流量,是沒有錯的,但是企業必須先回答幾個問題:
(1) 你知道導入的訪客是你的目標客戶嗎?
(2) 你的網站能夠滿足這些導入的訪客嗎?
(3) 你的產品能夠滿足這些導入的訪客嗎?
如果上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導入的流量只是你的「負擔」,而不會變成「訂單」。
當然很多網路行銷專案除了追求流量之外,也開始計算「轉換率」,計算「訂單的單位成本」。但是卻沒有思考「未造成轉換的數量」,以及「未完成訂單的成本」。
所謂「轉換率」(conversion rate)就是指完成目標數量除以訪客數量。例如1000個訪客中完成目標的訪客有100人,那麼轉換率就是100/1000=10%,但是100/1000等於1000/10000,其轉換率都是10%,但是「未造成轉換的數量」卻是900與9000的差別。
900個人進來網站沒有完成目標,跟9000個人進來網站沒有完成目標,哪個比較造成資源浪費?
也許有人會說,兩者都讓我賺一樣的錢就好了,我哪管那麼多?
當然情況可能會有很多,要了解其中的差異不是簡單的數據分析就能夠說清楚,但是透過下面例子,你應該就會更清楚本文的意義。
最極端的情況下,假如沒有完成目標的訪客是因為網站或是產品讓他們厭惡,所以他們進來然後離開。你的網站讓900人或是9000人塞在網站上面,可能讓網站反應變慢,並且讓這些人對品牌留下惡感。
當然實際情況,不是所有未完成目標,就代表對網站或是產品產生厭惡,但是至少可能是不滿意或是尚未到達掏錢的興趣。
對於轉換率優化,許多企業存在以下的迷思 :
(1) 想要讓轉換率優化,最重要的就是流量 :
雖然要有流量才能造成轉換,但是不代表高流量就有高轉換。並且如前面的例子,高流量下可能造成高負擔,而非高訂單。因此要讓流量透過轉換率優化變成訂單,需要的是「精準的流量」,而不是多多益善。「精準流量」就是除了是你的目標客戶之外,還需要願意掏錢。
看到很多經營社交平台,靠抽獎送東西來吸粉,雖然看似萬人響應,但是真正願意掏錢的人卻不多,大家都在等著拿免費的。因此願意掏錢的目標客戶,才是真正的「精準流量」。
(2) 導入網頁最重要的就是Call To Action (呼籲行動) 的設計 :
Call To Action (CTA) 就是讓訪客去完成某些動作的設計,例如購買、加入會員、下載檔案、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等等。但是如果網站的CTA已經變成干擾瀏覽的程度,這樣的CTA只是讓人厭煩而已,根本不會想要去完成任何動作。
你的流量是「負擔」還是「訂單」? 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