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Miller與網際網路的故事

Paul Miller是脽? 他是一位新聞從業人員,也是網路科技作家,但是他在去年的四月底開始進行一項實驗,那就是離開網路,看看如果生活中完全脫離網際網路,將會是什摩光景? 現在他回來了,我們來看看這一年來,他是如何過著沒有網際網路的日子吧 …


Paul Miller在離開網際網路前,在”I’m leaving the internet for a year“說明了他的用意。他並不是要遺世獨立的過日子,而是在生活中把所有跟網路有關的元素全部排除掉,並且也不能讓朋友或是親人幫忙去使用網際網路。例如智慧手機、傳統簡訊、電腦等等可能跟網路有關的東西,都全部不能使用,當然也不能偷看別人在上網,他將在一個距離去觀察網際網路,看看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會是什麼樣的生活?

他認為沒有了網際網路,他應該會更善用他的時間,更有創造力,更是一位好朋友、好兒子、好兄弟。實際上,他還是他,只是缺少了一些東西,只是他不能再去玩一些以前常玩的東西。但是他希望,取而代之的是更直接的互動與更有意義的活動。

但是至於網路上的身分,他會手寫文章,或是拍找片語影片,交由公司去處理上網,讓大家知道他的情況。但是他不會去閱讀網路上的回應,他只會閱讀書面的雜誌與報紙。

現在,他回來了,這篇”Sorry Paul Miller, Quitting The Internet Was A Dumb Idea“說,他離開網際網路的主意,真的是笨透了。剛開始的時候,Paul Miller認為真的很棒,因為他更有時間騎腳踏車了,沒了網路似乎更自由了。但是,慢慢地 … 腳踏車也少騎了,飛盤也都蒙上灰塵,很多時間幾乎沒有跟人出去,最喜歡的地方反而是沙發,翹著腳玩電視遊樂器跟聽音樂,但是心裡卻放空。

Paul Miller說: 一位網路理論家告訴他,在虛擬中有很多現實,在現實中也存在許多虛擬。問題似乎不在網際網路,而在於自己。

這篇”5 Lessons Learned By A Guy Who Quit The Internet For A Year“,說到你可以學習的五件事情,其中有幾樣特別有意思,他說: 「讓他沒有創造力與生產力的不是網際網路,而是他自己。」以及「臉書上的朋友總比沒有好。」

這篇”Disconnected: My year without the Internet“則實際的詢問Paul Miller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 Do you plan on using the Internet differently now that you’re back? 你回來以後,有沒有計畫如何來不同的使用網路呢? Paul Miller說,我會把家人跟朋友放在重要的優先順序上,以及重視生產力與學習,而不是只是無謂的浪費時間在網路中玩樂。但是這需要一些努力,因為在網路上是很快樂的。並且我不認為不使用網際網路是一個好方式,但是你需要積極的去讓浪費時間變成可以善用網路去產出生產力。

另外一個問題是: Do you have any plans to take periodic breaks in the future? 未來你有沒有任何週期性的休息計畫? Paul Miller沒有很確定的回答,但是他說我們要去學習一件事情,不要老是期待別人必須立即的回覆你的訊息。

是啊,Give everybody a break! (讓大家都喘口氣),是大家應該學習的,網路使用習慣了以後,變得更沒有耐心,變得會因為別人的延誤回覆而暴燥。其實並不是每個人每天都一定有時間檢查訊息,就算每天檢查訊息,也很可能因為訊息太多而疏忽了,這種因為沒有耐心而引起的燥鬱症狀,可能也是科技的流行病。

我們也曾經在”降低電子郵件使用量,可以減少壓力並增加專注力“說到,電子郵件是要服務工作者的,不是要帶來壓力的,如何聰明的使用電子郵件,是有效率的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Paul Miller離開網路一年這件事情,其實很多人都想做,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當你因為沉迷網路而迷失的時候,其實不是網路讓你迷思,讓你迷思的是你自己,只是你把責任推到網路身上。

有時候讓自己暫時的抽離網際網路,好好的思考,我到底是在使用網路還是被網路所使用? 也許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感想,活出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