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的結果真的提升了互動嗎?

現在許多網站、部落格、社交網路幾乎都屬於Web 2.0,都可以讓讀者自由的回覆自己的觀點,當然目的就在於改善以往訊息單向傳遞的缺點,增加雙向的互動性。但是,這個機制真的提升了互動嗎? 互動的結果真的激發出群眾的智慧嗎? 答案可能有些讓人失望 …

為什麼雙向互動性機制的結果有些令人失望呢? 因為可能互動不起來,因為可能互動的內容根本是垃圾,因為可能都變成自言自語 …

如下圖,新聞網站希望可以獲得讀者的迴響,讓讀者可以留言討論他們的看法。但是許多新聞雖然獲得了大眾的注意,但是迴響內容卻有太多的情緒性語言。

如下圖,某個網站剛開始之初,因為除了可發表看法,還可以獲得連結的機會,因此每篇文章都有許多迴響,但是日子久了之後,因為每個人的留言都只是自說自話,完全是零互動,並且也發現不太有連結效果,所以留言數量也日漸減少。

如下圖,是林書豪 Jeremy Lin的Facebook粉絲頁面,每個Jeremy Lin的訊息都有大量的留言,但是可能根本連閱讀都讀不完,怎麼可能互動?

這篇”Have online comment sections become a joke?“就說到,網站或是部落格上有留言的功能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Nick Denton是Gawker Media的創辦人,他說: “The idea of capturing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readership — that’s a joke.” 從讀者中擷取出智慧,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他並且說到他自己網站的留言已經變得很糟糕了,連他自己都沒有參與了。就算他對於某些辛辣的留言想要回覆,最後都會出現離題或是狠毒的內容。

當網站越來越有名氣,這種情況更是無法控制。

那麼這種情況有任何解決方案嗎?

讓作者或是編輯對於留言加以管控嗎? 他們根本沒有時間。或是讓留言者以真名留言? 這個在目前網路環境上也根本行不通。或是讓讀者間互相評分,讓糟糕的留言不見? 但是網路民主這個方式還是不夠成熟。

Nick Denton說目前似乎唯一的方法就是,只讓篩選過的讀者才能發言,我們希望能夠有留言的品質。

這是許多經營網站或是部落格的痛處,因為實在太多莫名其妙的垃圾內容,鋪天蓋地的八方蜂擁而至。

如下圖,討論板中每天都有垃圾訊息,只為了他們要插一個連結在你的網站上。如果沒有對於陌生讀者採取先審後登的流程的話,幾乎每天都會有上百封的垃圾廣告內容。

Web 2.0的結果真的提升了互動嗎? 目前來看,其實成效是非常小的,而缺點卻是成效的上百倍。但是網路增加互動性的方向應該是正確的,只是還沒有摸索出有效的方式,用以提升互動的品質。

您對於這個問題有任何看法嗎? 歡迎您共同為提升留言品質而討論吧。

在〈Web 2.0的結果真的提升了互動嗎?〉中有 2 則留言

  1. 這部份要做到真的很不容易
    目前看到做得最好的大概是Jamie的部落格吧
    他的回覆區的品質算我見過比較高的
    Inside論壇的也算很不錯
    另一個Mr. x
    之前看一看他的文章發覺他的粉絲團有將近40萬
    但他的回覆區
    一看就傻眼
    一堆垃圾回覆
    明顯是為了推自已的網站外連而已
    即使偶爾有人很認真的回文
    他也沒有去互動

    不過
    要做到有「活生生的」人願意在網站上和你互動的確本身就不是件簡單的事

  2. 自動引用通知: 你的網站應該停止做的17件事 « 網站優化 « 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SEO:SE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