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經營模式系列之四: 網站經營四大策略~KIMO

企業網站怎麼經營? 是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並且也看過許多網站經營時掛一漏萬。因此在此提出企業網站經營四大策略: KIMO,來讓企業網站能夠很清楚的掌握到重點。

什麼啊? 企業網站經營四大策略竟然是KIMO? 是奇摩嗎? 怎麼企業網站經營會跟它扯上關係呢?

誤會了,這個KIMO不是指奇摩,而是指以下四大策略的縮寫:

(1) 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 企業網站不應該以銷售產品為唯一目的,企業網站越大越不應該依靠網站銷售產品,而應該建置一個平台來銷售服務。

什麼樣的平台呢? 就是一個可以分享企業知識的網路平台。

依靠銷售產品無法培養具有忠誠度的消費者,但是依靠平台則可以讓消費者無法離開你的知識平台。除非別的網站提供更好的知識分享平台。

知識分享平台對於SEO有絕對的幫助,對於消費者也有絕對的幫助,當然對於企業更是可以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因此是創造三贏的局面。

舉個例子來說,許多網站經常詢問我們為什麼轉換率(conversion rate)一直不好? 經過瞭解才知道,他們的網站除了產品服務之外,沒有其他內容。既然沒有相關內容,搜尋引擎當然無法給予優秀的排名,加上沒有知名度,因此需要該產品服務的人找不到該網站,尚不需要該產品服務的人更不會來訪,當然不會有優秀的轉換率。

如果網站能夠建立企業知識的網路分享平台,就會慢慢吸引需要該知識的訪客,這些訪客也會逐漸信賴該網站,而從潛在的客戶變成真正的客戶。而需要該產品服務的人,也會因此而可以在搜尋時找到該網站。

(2) Integration of daily operations (整合每天的日常作業)

這個項目主要重點在於「整合」,一個企業活動,每天會產生很多值得分享的內容,這些內容應該透過整合而自動轉化成可以分享的內容,而不需要再加工,或是不需要太多的加工,就可以變成網路分享平台的一部分。

除了聘請寫手來產生內容之外,這些透過整合而由內部產生的內容,也是可以產生許多優秀的內容。

不過這個整合每天的日常作業的難易度,必須視企業類型而定,有些可以很容易的建構這個整合的機置,但是也有可能不太容易建構。

例如,如果你是硬體供應商,內部應該就有一定的程序來解決硬體出現的問題,有些可能因為驅動程式版本的問題,有些可能是操作產生的問題,有些可能是硬體相互搭配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可能透過整合內部作業機置,而產生可以分享的知識。

例如,如果你有電話客服,電話客服所解決的問題就可以先自動分類,然後再經過加工而成為可以分享的知識。

問題是內部員工產生了可以分享的內容,獲得了什麼好處? 這些內容是否能夠持續維護而延長其生命週期? 這就必須依靠企業建立制度,來讓內部員工樂於創造知識分享的內容。

從這篇”3 Marketing Lessons From Amazon’s Web Strategy“,我們可以看到其中說到: 亞瑪遜網站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建立了大量的內容,然後讓使用者去翻天覆地的使用之後,再由使用者習慣分析中產生了個人化的需求。

如同我們所說的,企業網站如果能夠整合內部活動,而將產生的大量知識性內容分享出來,就能夠如亞瑪遜網站一樣,逐步的過濾出消費者的個人化資訊。

(3) Multiple perception network (多層感知網路)

多層感知網路似乎聽起來很有困難度,其實意思是企業不應該以一個企業網站來面對外在環境,而必須以多個層次的感知器來接收外來的訊號,說得簡單一些就是,Twitter、Facebook、Plurk、電子商務網站、企業部落格、企業知識分享網站 … 等等,這些都是企業網站群,都應該正視這些網站的經營,不能因為臉書只是一個外部網站,而隨便派個工讀生擋著就交差。

並且企業應視其能力,盡可能的不要將所有資源都集中到某個網路上,或是依其趨勢盡可能的彈性調配資源。

從這篇”4 Ingredients to a Successful Social Web Strategy“就說到: 許多行銷者專注在Facebook的粉絲專頁上,使用一堆生手去管理企業的社交入口,當然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

跟我們上面所說的一樣,企業必須多管道的進行社交網路,才可能從社交行銷上獲得成功。

(4) Off-line engagement (離線投入)

既然是談到企業網站經營,為什麼會出現「離線投入」呢? 其實在網路上虛擬分享、互動的搞半天,可能抵不上一次的實際接觸。這裡所謂「離線投入」就是指實際生活上的活動或是直接接觸。

「虛擬相依」將是未來網路的趨勢,從實體走向虛擬、從虛擬跨出到實體,將使得消費者在虛擬中享受方便,而在實體中健立忠誠,透過「離線投入」可以使得企業網站能夠培養真正的忠實客戶。

通常我們在日常實際生活中,如果有陌生人跟我們聯絡,一般通常都會浮出兩個問題: 這個人要賣什麼東西給我嗎? (對我有所求嗎?) 這個人對我有好處嗎? (能夠給予我什麼嗎?) 前者是自我防衛性質,後者是主動攻擊性質。

當企業在虛擬網路上培養了粉絲,表示這些粉絲可以從企業網路上得到東西,因此當進行「離線投入」時,粉絲的自我防衛性質會降低,因此特過企業網路而到「離線投入」,可以更加的與粉絲建立情感。

如果您有任何其他意見,也歡迎跟我們討論囉。

在〈企業創新經營模式系列之四: 網站經營四大策略~KIMO〉中有 3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增加網站流量的21種有效策略,讓你快速提升SEO排名 « Seo搜尋引擎優化 « 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SEO:SEM

  2. 自動引用通知: 2012年網路行銷趨勢,不知道就落伍囉! « 網路誌::數位‧網路‧社群::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網站

  3. 自動引用通知: 我的行業很無趣,沒有人看我們的內容? « Seo搜尋引擎優化 « 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SEO:SE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