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Cities 以科技關懷人文 讓高科技不再只是社區的神話

HyperCities是UCLA的一個專案計畫,以數位人文研究(Digital Humanities)與傳播媒體研究(Media Studies)為核心領域,在美國美侖基金會(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的支持下,UCLA自2007年開始定期舉行Mellon Seminar in Digital Humanities專題討論會,從資訊科技、傳播媒體、電玩遊戲、文學、和文化研究等觀點出發,探討什麼是「數位人文研究」。這個計畫在最近的埃及示威運動中,讓更多人看到了「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

關於HyperCities計畫的中文說明參考:

http://www.digital.ntu.edu.tw/epaper/8/international.htm

HyperCities關於埃及示威運動的應用:

http://egypt.hypercities.com/

HyperCities的主網站: http://hypercities.com

HyperCities的古代地圖套圖網站: http://hypercities.ats.ucla.edu/

HyperCities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說明這個計畫的目的,此計劃有四個主要核心:

1.Digital Cultural Mapping:融合地理資訊系統、空間模型、視覺化再現等技術,探討文化、社會、和歷史的動態發展過程;the Digital Rome Forum、the Digital Encyclopedia of Egyptology、Hypermedia Berlin、和HyperCities等計畫都與此研究主題相關。

2. Genealogies of Media Theory :探討媒體技術發展與現代性形塑的關連性。

3. Technology of the Text:探討各類和語言或影音的生產與紀錄有關的技術發展變化。

4. Global Media Studies:探討不同人群如何運用資訊技術和數位材料來建立社會互動、群體認同、和文化論述。

以上的說明可能太過於學術,講白話一點就是把人文資訊結合到地圖圖資中,讓人文資訊可以用視覺化的科技再度被應用。例如把一些人類的歷史軌跡結合到Google Map當中,並且讓當地的人們參與,由下而上的把科技跟社區參與結合起來,讓科技變成一個簡單的工具,讓社區內的居民透過這些工具進行互動及認同。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以科技為工具,讓居民一起參與建立社區文化」。

一個例子就是「Filipinotown」: A Youth Media + Civic Engagement Program in Historic Filipinotown 以新媒體加上社區參與來建立歷史的菲律賓城 (類似中國城)。

「Filipinotown」是洛杉磯的一個菲律賓人聚集的市鎮,透過「Filipinotown + HyperCities」來讓這個老舊的菲律賓城有了新的意涵。你可以從這裡看到一些媒體內容: http://hypercities.com/pdub/media/

這個HyperCities有點類似台灣的故宮媒體典藏計畫,也有點類似偏鄉數位機會中心,不同的是HyperCities是由下而上,並且以人文為主體,科技只是工具,而台灣的方向卻是好像有點相反。

故宮將古物數位化之後,有多少人真正欣賞到了? 欣賞之後有多少人文意涵傳遞出來呢? 偏鄉數位機會中心教導大家使用電腦來作文件、PowerPoint,然後呢? 一些根本不需要經常製作PowerPoint的人學習PowerPoint幹啥? 他們知道可以利用網路來銷售他們的產品,然後呢? 脽真正幫助他們把錢賺進來呢?

我們從數位機會中心的成果展示中,可以看到展示的是「開設了多少課程」「開設的課程有多少人參與」,但是卻沒有人去問看看,對這些偏鄉的人們到底是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到底真正創造了什麼機會給他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